2009年2月26日 星期四

周六早7點 你在做什麼 / 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 孰令致之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755300.shtml
兩岸大學生比一比》周六早7點 你在做什麼

兩岸大學生比一比》周六早7點 你在做什麼

【聯合報╱郭賽華/大學教授(北縣中和)】 2009.02.25 02:29 am



去年初冬某個周六早上七點多,北京清華學生不畏三、四度的低溫,大排長龍等著進圖書館唸書。
照片/清華大學謝小芩教授提供
幾天前媒體報導了新任政務委員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期望大學生準時去上早上八點第一堂課,並指出大學生生活作息有問題將嚴重影響國家競爭力的談話。接著又傳出了此次學測有兩萬多位考生英文作文零分的消息。看了這些報導,真是百感交集。

根據我這些年來的親身經驗,現在的大學生不只是無法準時上第一堂課,使得校方或教師「不敢」排早上八點的課,即使是九點或十點的課,照常有人姍姍來遲,而且經常是手上拎著塑膠袋裝的早點,甚至在課堂上大吃大喝起來。更常見的是,一天當中不論任何時間,只要一下課,休息的十分鐘大部分學生都趴在桌上休息。作息不正常,使我們這些才廿歲的年輕人精神萎靡,上課無法專心聽課,下了課也無精打采。學校也試圖針對學生通宵上網採取一些措施,卻引起學生強烈反彈,使得教師和學校充滿了無力感。

筆者任教於外語系,長年來也一直參與大學學測和指考的閱卷工作,對於台灣學生英文程度的低落已由驚訝、痛心、而逐漸變為麻木了。誠然英語能力不等於國際觀或競爭力,但在全球化的今天,絕對會影響一個人的視野和吸取新知的能力。

許多人總認為過去英語教育失敗,以致學了十幾年英文卻開不了口說英語,但近年強調口語教學,卻因為台灣缺乏說英語的環境和需求以及適任的師資,大部分學生非但在聽說方面進步有限,以前台灣學生引以為傲的讀寫能力,也因不肯下苦功而急遽下降。

近年國內廣設研究所,出國念碩博士的人數減少了。而國內研究所入學要不是根本不需考英語,就是英語成績只做個樣子,很多學生根本無加強英語的動機。如今失業率高,大家都想當公務員。明年公務員考試將加考英語的規定,也許可激勵大學生在英語上多下功夫,雖然動機似乎功利了些。

不少人喜歡將兩岸的大學生做比較。筆者曾在北大和北京清華客座講學,對此有所觀察。因為文革斷層,即使是全國最高學府,兩校的師資和課程設計都不甚理想,但是學生的向學精神遠超過我們。去年十一月中我隨學校的學術交流訪問團再度拜訪了兩校。一位同事拍下了周六早上七點多(當時已是初冬,氣溫大概只有三、四度),清華校園內學生大排長龍等著進圖書館占位子唸書的照片,傳給我們,還說他大受感動。我將照片再傳給了幾個班上的學生,問他們周末早上七八點在做什麼?有沒有注意到照片中有些學生一邊排隊站著等,一邊手上還拿著書看(而不是拎著早點在吃)?反觀我們的圖書館,設備好得多,但是只有到了期中和期末考時才見得到有學生在唸書。

希望此次金融海嘯能多少使我們的學子覺悟,否則長此下去,別說我們花多少五年五百億,買多少飛彈沒有用,對岸根本毋須將飛彈對準台灣了。

筆者卅多年前就讀台大,當時有「特早」體育課,儘管交通不如現在方便,冬天更冷,早上七點的課,也不見有同學遲到和缺席;到圖書館讀書也常需要先占位子。撫今感昔,不禁想問,台灣是怎麼了?未來的方向和希望又在哪裡?

【2009/02/25 聯合報】@ http://udn.com/

-------------------------------------------------------------------------------------
http://udn.com/NEWS/OPINION/X1/4757435.shtml
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 孰令致之

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 孰令致之

【聯合報╱嚴成文/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系教授(高雄市)】 2009.02.26 02:47 am


最近有數位教授或發言、或撰文表達對台灣大學生競爭力的憂心,並以大學生無法準時上第一堂課為例,痛心於學生消極冷漠的學習態度。

對台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及生活方式,我個人的觀察和大部份的老師並無不同。事實上,在初任教職的前十年,個人對大學生的指責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看過廿年來我們所栽培的同學在產業界的遭遇,及陪完我兩個兒子進入大學後,我的想法完全改觀了。

許多台灣的孩子自幼就在家長們的帶領下,穿梭於補習班、雙語學校及才藝教室間。等到年紀稍長,生活更是全面與升學結合。在這種制度及氛圍下,除非天資特別優秀,否則要升學就得把自己淹沒在填鴨教育的洪流中。

完成學業之後呢?另一場苦難卻又開始了。在過去廿年,筆者實驗室畢業的研究生大多進入上市上櫃的電子公司,這些所謂的電子新貴在景氣好的時候,面對的是超長的無加班費工時;景氣不好時,遭遇的卻是不知何時才會結束的無薪假;就算是僥倖不被裁員或停薪,也要面對老闆的「高度期許」。

如果,在考上大學前,生活的重點就是升學,青春幾乎留白。離開大學後,生活就是工作加工作,天天晚上九、十點才能回到家,怎麼可能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如此下去,生命還有甚麼可歡喜期待的?

身為大學教授的我,實在應感到慚愧,慚愧自己無法激勵大學生奮發求學,更慚愧於無力改變國人不可救藥的升學觀念,它讓這些原本該活潑亮眼的年輕人飽受折磨,我也慚愧沒有替我的學生向大老闆們請命,告訴這些企業家,歐美先進國家的工程師都能正常上下班,生產力與國民所得還比我們高出許多。勤奮誠然是美德,但當無報酬的加班變成日復一日的常態時,大多數人的身心是無法負荷的,工作也就不會有效率可言。

我的學生能準時上第一堂的人也和其他老師一樣的少,但我在他們年輕的臉上更看到疲倦與厭倦,這些不應存在的負面心緒大多是來自於過去十數年間的過勞教育過程,然而這樣偏差的教育制度卻不是他們自找的,而是我們這些老師與家長們在有意無意中所共同創建的。

人才是台灣競爭力的核心,人才的培育有其多元化的環節要考量,台灣的大學生不能準時上第一堂課,要檢討的哪裡只是大學生而已。

【2009/02/26 聯合報】@ http://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